一、专业简介
新闻学专业于2002年正式招生,是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新闻学特色重点学科支撑专业、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新闻传播学重点学科支撑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体育传播技术与舆情数据实验室”。建立了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以实习实践教学体系为提高、以协同育人平台为实战的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机制,以大型体育赛事媒体服务作为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以实战化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体现出鲜明的体育特色和实践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广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系统的新闻与传播知识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熟悉我国新闻、宣传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政策与法规,能在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新闻单位以及各类新媒体组织从事体育新闻或其它专业新闻传播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闻工作者,或在其他体育、传媒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媒体运营工作,善于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勇于表达沟通、实践操作的适应新时代新闻传播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实行学分制,学制4年,在修业年限内,需完成15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3学分,选修课程41学分,实践性课程26学分。达到毕业要求,颁发毕业证书;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始终要求学生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坚守新闻真实性等基本准则以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对新闻从业者有清晰的角色认知,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尤其是体育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业务知识与技能;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具备与体育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业务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应用;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媒体策划与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等。
四、课程体系
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课程教学环节,一是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根据新闻学专业的三个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国标设置支撑对应的课程,核心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体育媒体通论、中外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摄影技术、电视摄像、新媒体报道实务、数字媒体技术、媒介伦理与法规、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五、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7人,副高级10人,讲师16人,获得博士学位教师28人。从学缘结构看,教师最后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分别来自境外的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德国科隆体育学院,境内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大学、599比分网 等全国知名大学,学缘分布广泛。
六、教学条件
现有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1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体育传播技术与舆情数据研究中心1个、与强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体育赛事现场报道虚拟仿真系统。体育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下设报纸编辑实验室、网络编辑实验室、电视节目演播厅、电视节目制作室、录音室、自办媒体实验室、新闻发布会模拟厅、新闻发言人培训室、广告设计实验室、自办媒体实验室、影视节目录音棚、体育舆情研究中心、体育大数据研究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单元。拥有广播级高清摄像机15台,专业级数字高清摄像机45台,大疆无人机航拍器12台,全画幅单反相机12台,单反相机42台;高清数字转播系统8套,其中广播级信道转播系统一套,专业级转播系统7套;拥有专业级摇臂3台、斯坦尼康稳定器2台、字幕机3套、慢动作播放系统3套,高性能视频编辑机68台。广播电视演播厅面积达300平米,装配了20平方米的LED高清大屏和广播级音响环绕系统,达到了制作广播级影视节目的制作标准。先后与广东广播电视台体育频道、大粤网、网易等多家媒体和机构建立了协同合作关系和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